政治监督有没有效果,关键看是否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坚持用好约谈提醒、谈话函询、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察监督等方式方法的同时,牢固树立监督意识,将日常监督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各个方面、体现到各个环节,推动监督见诸日常、严在经常。
优化整合监督力量,把好线索处置关。在全市成立四个监督执纪协作区,健全完善“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实行政治生态集中研判、人员力量统一调配、监督检查联合组织、案件线索协同办理,实现了区域协作、信息共享、力量互补。
抽调派驻机构、乡镇纪委干部参与协作区专项监督和案件办理26批680人次,联合查办案件占比75%以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处置问题线索130件、立案24件、处理56人;各乡镇(管委会)纪(工)委处置问题线索204件、立案54件、处理106人,充分发挥了近距离、全天候监督优势。
陈岩松是川口乡赵吾村新任廉情信息员,也是369名村级廉情信息员之一。“我一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当好民生项目和民生资金的守护人。”就监督好村里财务公开情况他郑重承诺。为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纪委监委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于2021年5月下旬聘任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为廉情信息员,促进基层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执纪问责底气足。持续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工作,进一步建立了党风政风重点任务派单模式。
“这样的精准派单让监督更细更实,为我们开展监督工作安上了聚焦镜,有效提升了监督的精准度。监督的针对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强了,监督的底气也更足。”接到党风政风室派发的清单,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组长们异口同声说道。
为有效解决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监督中的随意性、盲目性问题,印发监督责任清单,建立日常监督问题台账,动态更新,跟踪督导,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严肃问责的闭环管理机制,为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工)委开展日常监督工作提供精准靶点。
2021年,全市共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19份,谈话函询60件次,持续释放监督常在、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打好监督执纪组合拳。为有效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现监督近距离、常态化,纪委监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用心用情做实做细回访教育。
“同志,你好!我们今天来,主要是想了解你来新单位后,领导、同事对你的态度和评价,同时也希望你能真正放下思想包袱,适应新岗位,以更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工作人员对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干部李某开展回访时的一幕。回访受处理人员,既强化纪法约束“力度”,又彰显严管厚爱“温度”,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融合和最大化。
要严肃执纪执法,更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2021年,共运用“四种形态”教育和处理干部611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占73.6%,第二种形态占15.5%,第三种形态占2.5%,第四种形态占8.3%。“在充分用好第一种形态的同时,也要综合运用好第二、第三种形态,坚决不放松第四种形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涉黑涉恶'保护伞'等方面的问题,要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监督职能,着力在加强日常监督上探索创新,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深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督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时刻紧绷纪律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