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公布的《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效率优秀榜单》上,义马市位列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县’第三名。”“2020年1至11月义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三门峡市第二位。”“千秋新能源项目预计建设周期17个月,提前9个月建成。”……这是该市干部作风持续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新成效。
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坚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坚持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立足职能职责,强监督、抓落实、转作风、提效能,以高质量监督推进高质量发展。
围绕重点工作,监督保障执行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危难时刻,党中央坚持统揽全局、果断决策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抗击疫情大战大考中,该市纪委监委把握大局、判明大势、抓住大事,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返岗,强化动员部署,科学精准稳慎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围绕14条监督清单,成立23个监督检查组,开展监督检查380余次,追责问责8人,同时主动承担急难险重卡点、小区的值守任务,排查7270余车次,走访居民5700余户。既当“监督员”,又当“战斗员”,以赤子之心和无私奉献诠释使命担当。
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过去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就成为2020年全党全国的重要任务。该市纪委监委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抓紧抓实稳经济、谋发展各项工作,组织6个监督检查组下沉一线,开展专项监督检查17次,走访企业53家,督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40万元,减免小微企业税款3993万元,全市登记失业率为2.81%,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这一基础,五城联创工作是该市提升城市品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目前该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食品安全达标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了测评验收工作,“五城联创”攻坚战取得重大战果。
在“五城联创”工作中,该市纪委监委坚决做到“创建工作进行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围绕“五城联创”阶段性开展情况,组织监督检查组开展全方位、常态化督导检查,以精致细致极致的标准,进行过筛检查,对于苗头性问题及时监督提醒,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有序推,为该市打赢“五城联创”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监督保障。
从疫情防控监督,到“六稳”“六保”专项监督、“五城联创”跟进监督,再到保障其他重点工作落实落细,该市纪委监委在服务大局中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监督保障,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中心工作落地见效,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围绕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
“货车限行区域的规划不科学,把我们工厂所在路段也划了进去,货车限行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困扰。”该市纪委监委收到该市瑞辉新材料有限公司反映的问题,当天,市纪委监委就协调交警、环保等部门将该问题妥善解决,并开展共性问题监督检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软实力。该市纪委监委将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持续打造“正气工程”,向“四风”“痼疾”亮剑,对“中梗阻”“顽症”开刀,有效整治、及时问责,扎实开展“新衙门作风”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纠正“庸懒散慢拖”等不正之风,持续营造主动服务、交往有道的政商环境。召开营商环境“吐槽大会”,把企业请进门来反映情况;发放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卡,建立政企对接快捷渠道;成立4个工作专班,围绕项目落地、政策落实、涉企服务、企业感受四条主线,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以及政策落实情况,先后开展突击检查、走访座谈等90余次,解决问题12个,提出整改建议43条,问责6人,找准病根、完善制度、优化治理。
与此同时,该市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方法,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在电视台开设问政栏目、在“云上义马”开辟问政专栏,将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推到一个新高度。开展“一把手”访谈24期、电视问政7期,涵盖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30余个单位,通过镜头曝光问题,整改跟踪督办。“云上义马”网络问政35个单位,回应解答问题400余个,倒逼职能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向诬告者亮剑,为担当者担当,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应尽之责。该市纪委监委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实施精准有力问责,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及时对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进行回访,严厉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澄清保护党员干部,为改革创新者撑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该市纪委监委通过持续打造“正气工程”、“新衙门作风”专项整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等手段,激浊扬清,祛邪扶正,靠前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助力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该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品牌提供了坚强纪法保障。
围绕民生保障,开展专项整治
“苗元社区陈家洼和宋家组80户居民的吃水用水困难问题要马上解决。”“一周内一定修好南河社区舒家河至李家河主干道沿街路灯。”“我们来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让更多困难群众参加技能培训。”……这一幕幕是纪检监察干部在一线摸实情、听民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画面。
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践行群众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把监督“放大镜”聚焦在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上,做到监督“长牙”、纪律“带电”,扎实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回头看”和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决胜年行动。
该市纪委监委推动监督重心下沉,加大对民生领域“微腐败”的惩治力度,聚焦涉农领域、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进行多频次监督检查,通过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拉开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督网,高质量完成所辖35个社区的巡察全覆盖任务,发现“三大问题”和违反“六项纪律”方面问题518条,形成问题线索46条,问责11人,收缴违规违纪资金18.2万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保障惠民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
在用好各类监督手段的同时,探索数字监督平台建设,推动监督便捷化、数字化,是该市纪委监委的又一创新举措。该市纪委监委借助“互联网+”优势,结合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工作实际,探索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新途径,打造涵盖组织建设、便民服务、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等12个方面78项内容的“阳光居务”平台,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全程留痕,广大群众只需轻轻一点便可掌握政策、参与监督,实现随时可查询、终身可追溯的高效监督。
“恶竹应须斩万竿”,黑恶不除,百姓难安,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更是让群众心寒。该市纪委监委向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坚决亮剑、重拳出击,对2018年以来受理问题线索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实现与政法机关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同步反馈,定期开展复核,对发现的问题严肃问责,处置问题线索19个,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保护伞”问题7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人组织处理5人,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惩腐打伞”的实际成效,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该市纪委监委紧盯信访举报中涉及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带着感情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周康旭 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