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底稿是巡察工作的基因密码,也是问题来源的重要支撑材料。”“问题底稿要贯穿法治化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每个问题都有具体的人和事作支撑……”近日,灵宝市第一巡察组组长许岩峰在巡察市委办组务会上强调。
近年来,灵宝市严格落实巡察问题底稿制度,确保巡察发现问题有事例、有溯源、有证据、有支撑,全面提高巡察工作精准度。
制定一个清单。该市从工作要求、底稿编制、底稿管理、底稿运用等方面规范问题底稿制度,明晰了问题底稿目标、要求、要素,规范了问题底稿支撑材料来源渠道、审核流程,确保巡察发现的每个问题记录清晰、定性准确、溯源可查。
执行一个模式。严格执行“一事一底稿”制度,按照统一格式和标准,逐人、逐事、逐个问题据实填写;落实承办人签字、副组长审核、组长审签的“三审机制”,并遵循了解方式准确、责任主体准确、时间地点准确、政策依据准确的“四个准确原则”进行分类。
严格一个编号。落实一个编号贯穿制,保持问题底稿、巡察报告、反馈意见、整改报告的每个问题编号一致。在整改期间,针对被巡察党组织对反馈问题存在质疑、整改措施结合度不高等问题,按照《巡察反馈意见》问题编号,索引查询问题底稿支撑材料,进行印证互补,形成同题共答。
坚守一个理念。坚持法治化理念,每个巡察干部要对各自发现的问题负责,每个问题定性要从政策法规依据、问题程度与性质、问题产生的根源等方面予以确定,确保巡察报告所列问题支撑材料,有事例、有数据,闭环可溯。
据了解,十三届灵宝市委已巡察67个市直局委(国有企业)、15个乡镇(管委会)、379个村(社区)党组织,形成问题底稿8124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问题底稿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问题底稿与纪律监督工作深度融合,实现资源成果共享。”灵宝市委巡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贾艳辉 耿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