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父母不仅养育我成长,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父亲热爱读书的习惯深深影响了我,继尔影响了我的孩子。作家梁晓声说:“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在我们家,读书是生活习惯,更是传递价值观的方式,正直、忠诚的品行在书香浸润中代代传承。
我的父亲出生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村塬一个贫苦农家,他干过生产队会计,当过耕读学校老师,扛过水泥、打过铁。23岁时,父亲成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名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到了1981年底,回到家乡工作。从小他就爱看书,为了读《烈火金钢》,跑十几里路到邻村同学家里去借。肖飞、林丽是他心中的英雄,正义勇敢,临危不惧,一次次机智地化解危机,保护了冀中平原百姓的安全。如果不能像英雄那样冲锋陷阵保护乡邻,那么就用自己所学建设家乡,这是父亲毅然回到家乡的初衷。返乡后,不管在哪个部门工作,父亲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守年少时根植于心的正直信念。记得一天夜里,工程队老板来到家里送上一个鼓鼓的大信封,掌管数百万元工程项目的父亲不为所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父亲不会打麻将,也不擅长唱歌跳舞,工作之余最主要的休闲就是读书看报。从小,他就引导我读书。在我两岁的时候,就为我订了《娃娃画报》。我们家的书多,是周围小伙伴最羡慕的地方。书籍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每次读完书,父亲总和我交流心得,从书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对自然界产生了最初的好奇和探寻,《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对贫苦人充满了同情,《三个小猪盖新房》告诉我做事要努力、斗争要有智慧。人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在我心底埋下一粒粒种子,善良的品行、乐观的性格、执著的精神就这样,伴着阅读一起生根发芽。
到了中学,作业比较多,学习压力大。一些家长不允许孩子读课外书,父亲却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武侠小说。对此,父亲也不反对,只是要求读名家的作品。中学时代,我读了几十部优秀的武侠小说,武侠世界里锄强扶弱、匡扶正义的故事让我心生向往,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豪气、抵御侵略死守襄阳的悲壮曾令我热血澎湃。多年后,仗剑走天涯的梦想早已远去,但那份正义、坚毅、深厚的家国情怀却融入血液。五年前我进入纪检巡察队伍,一次在挖掘一条重要线索时,领导关切地问,“你有顾虑吗?”我坚定地回答,“没有。”因为我知道,我在做正确的事情。作为手握“利剑”的巡察干部,敢于亮剑,才不负组织重托。
我的儿子今年14岁,读书也已经成为他的爱好,他在书籍中汲取知识,获取能量,明白做人的道理。看到有人欺负小同学,他会勇敢地上前制止。我冲他赞许地点头,他说,“遇到这种情况,马小跳就会这样做。”《淘气宝马小跳》是他最爱读的童书。岁月变迁,每代人读的书可能会有不同,但书中传递的信念和力量却从未改变。
古人云: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父亲教会了我读书,四十年来,通过书籍我不断获得滋养和慰藉,面对工作和生活始终葆有底气和勇气。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在书香中浸润,成长为一个善良、坚强、正直、忠诚、灵魂有温度的人。(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