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委巡察办持续围绕“精准”和“实效”做文章,自十届市委第七轮巡察起,连续四轮将巡察工作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同安排同部署,从细微处入手,向实处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强基蓄力,锚定监督重点。巡前强化谋划部署,在常规巡察225项问题清单的基础上,结合集中整治部署要求,“靶向”谋划巡察工作方案,围绕“校园餐”、乡村振兴资金、农村集体“三资”、医保基金、医疗检查检验及收费、行政执法、政务服务、项目建设等领域制定了19个方面72项具体监督清单,提高发现问题和问题线索的针对性。在开展社区巡察“回头看”前,将全市社区划分为四大类型,聚焦涉矿社区“三供一业”移交后的遗留问题,紧盯移民社区群众信访诉求,关注城市社区小区物业管理、网格化建设瓶颈,瞄准涉农社区经营性集体资产、土地房屋征拆问题,并依据社区规模、矛盾复杂程度与治理水平配备农业、信访、审计等专业力量,确保巡深巡透。
优化流程,减轻基层负担。紧贴社区巡察工作实际,在进驻动员阶段,变社区逐个动员为街道党工委统一召集部署;在意见反馈阶段,将社区巡察发现问题汇总形成综合性反馈报告,集中反馈通报既提效率又增震慑;在整改落实阶段,将社区单独整改,变为街道牵头、社区负责,既压实了街道主体责任,又为社区切实“松绑”。
靶向施策,巧用方式方法。巡察中,面对教体系统单位多、人员更多的情况,为避免出现漂浮于机关层面“巡不透”的问题,巡察组采取“穿透式监督”形式,下沉到所有基层一线学校进行走访调研,直击“神经末梢”。有重点地把问卷调查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抓手,充分考虑各学校、各学段的差异,精准设计问题,直插“一线”收集师生反映强烈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并推动解决了高中饭菜质量较差,部分教师课堂随意接打电话、长时间外出等问题。
精准发力,突出立行立改。坚持紧盯民生实事边巡边改,解决群众“看得见、摸得着”问题,聚焦“小切口”、解决“大民生”,有力督促解决了个别学校每日消毒、留样、师生同餐等食品安全制度落实不规范、农机补贴发放不到位、高层小区电梯未定期维保,以及个别社区供水不及时、群众生活垃圾投放不便、楼房屋顶长期漏水、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难”等问题,让巡察成效立竿见影,体现为民服务温度。
聚力整改,强化成果运用。为提升巡察整改力度,在反馈后同步向分管被巡察单位的县级领导呈送反馈意见,提醒县级领导领办督办整改事项。同时,加强成果运用,建立巡察建议机制,针对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移交市财政局和农业农村局开展专项治理,督促其健全制度、加强监管、系统整改,并安排相关职能部门在书记专题会议上汇报落实情况,达到建议一类、完善一批、规范一片的效果。(王钦)